網頁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我的攝影課(5)─構圖?(1)

我常常思考,構圖的意義。
也就是問我自己─構圖是這麼一回事?─
許多書或教學文都會對照片進行條理式的分析,例如:
SONY DSC
這是一張三分構圖法,帳篷屋頂約佔1/3,是為前景,天空雲彩的線條也在約1/3的位置,稱為背景。而101大樓與層疊的山巒則放置在中間,是為中景或主體。
並且帳篷的屋頂為一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點有指引視覺方向的作用。

接著附上一張畫上線條的例圖,顯得清晰易懂又十分有說服力:

SONY DSC
這類型的構圖+圖例解說真的是看都看不完,不信各位用”構圖”當關鍵字去Google一下,隨便點個三五篇。假如沒看到這些線我免費當裸體模特兒給你拍XD
(這裡並不是否認做圖例傳播知識的前輩的貢獻)
講解構圖,定義法則的趨勢越演越烈,到最後可能什麼鸚鵡螺都畫出來...
以往我看到這類型的文章,腦子裡會產生幾個疑問:
1.拍的時候真的需要去想這些構圖原則嗎?
2.構圖會不會全都是事後諸葛?
3.照著這個構圖法則去拍,真的就能拍出好照片?
拍了這些年,慢慢的,對我當初的疑問也有了想法。算是我自己給我自己的解答,也希望可以給有著同樣疑問的朋友一個思考的方向。

1.拍的時候真的需要去想這些構圖原則嗎?
ANS:有可能真的想到一個構圖法則,然後照著拍。然而更多的狀況是:完全沒有想到構圖這件事就拍了。以我自己的觀點來說,拍照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與其去想那些複雜的鸚鵡螺構圖什麼鬼,到不如好好想想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我也很不齒黃金比例這件事。有哪位影友出門會帶尺去量畫面裡主客體的邊長並且計算面積,然後調整比例到黃金的請聯絡我,我請你吃黃金咖哩。
除了有時候拿相機上的井字構圖線來參考前後景比重,我沒有想過太多其他關於構圖的事。
拿你的精力去找有特色的前景、找幫助你說故事的背景、找能放在畫面中的幾何圖形跟外框。這些都能夠創造出非常別出心裁的畫面,而不是花費全副精力去找:
我現在拍的畫面符合什麼構圖原則?
我該用什麼構圖原則來安排我現在的畫面?
徒然浪費你的時間之餘,到底會把人塑造成什麼樣的攝影者?我想到都寒。

我攤開一張折了四次的A4紙,紙的摺疊線有點破損。顏色也有點泛黃。
”我畢生功力都凝聚在此了...”我得意的對一向尊稱我大濕的影友說。"

“大濕,這是什麼?”影友踮起腳尖,左瞧右瞧,但殊不知就算我整張紙給了他,他也一樣瞧不出個所以然。
“這是構圖九法,聽名字就知道,跟獨孤九劍的威力是不相上下”我得意的鼻孔朝天。
“哇...”
“三分構圖、井字構圖、S線構圖、三角形、垂直、對角、放射、對稱加上鸚鵡螺構圖,會這九招,隨便拍都打趴你們這群一點構圖技巧都沒有的小菜菜”
“哇~那大濕,這要怎麼使用啊?”
“使用方法很簡單,不困難。第一種是觀察你的環境,再來比對跟上面那一種構圖比較相符,調整到完全相符,就拍了!”
“喔...”影友B若有所思。
“另一種是,看這構圖九法,用你的全心全靈,去感受此情此景,當下的磁場,感應出哪種構圖法比較符合你的創作意圖,然後再現場開啟你的寫輪...喔不是攝影眼,把符合那種構圖法的景給找出來!”
影友目瞪口呆,彷彿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看好了啊!”我用手背拍拍我的構圖九法,發出了響亮的聲響。
“以現在來看,天氣陰霾,我們可以用這種三角形構圖法,在畫面中放置一個三角形來指引方向,創造有張力的畫面”
說完,我扛起腳架與相機,往多拉a夢博覽會走去...

約莫過了45分鐘後,影友B終於打破沉默:
“大濕~找到了嗎?”
“一幅有生命力的作品哪有這麼簡單!”我不禁大聲了些,幾個家長跟小朋友往我這個方向看。
“好的作品得來不易!既然我三角形構圖找不到景,就表示今天不適合創作。連個三角形都找不到了,等等我怎麼施展我的黃金比例分割?”
我從攝影背心的口袋裡掏出游標卡尺、量角器跟計算機。
“看到沒?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孕育出一幅曠世巨作!”
“哇~原來在構圖九法之外仍然天外有天啊~大濕,您真的是大濕!”


2.構圖會不會全都是事後諸葛?
這個問題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容易些。世界上是先有圖還是先有構圖法則?
答案很明顯,一定是先有圖。(誰?剛誰說不明顯!?)
攝影誕生於繪畫。照相機的雛形─暗箱─最早也只是用於臨摹風景時使用。
我們可以想見,在還沒有攝影而只有繪畫的時代,就已經有了構圖一詞。
攝影的雛形至今不過兩百多年。
但”國畫六法”誕生於南北朝時代,約在公元五百年。
“構圖法則”由達文西所創,約在西元1400-1500年之間。
構圖是藉由分析與歸納當代的畫作而產生的理論。我們當然可以說,構圖本來就是事後諸葛,他完全是一種事後分析的理論。
為了歸納整理出好的圖像之所以迷人的特質,分析類似圖像的共通點,並且為了傳播或教育的目的集結成論─這就是構圖誕生的過程─
那麼,拍攝時明明完全沒有想法,將照片拍回家,做分享及教育用途時,卻搬出一大套的攝影理論,甚至裁切翻轉照片,調整照片去符合理論。這樣做對嗎?
也對,也不對。
拍攝時拍攝者心中是否浮現過構圖理論,這完全是自由心證。甚至拍攝時意識雖然沒有運作,但長久以來觀看照片等美術作品造就的美學素養,在潛意識裡驅使攝影者做出一個好的,有Fu的構圖─這種情況可以說是確實存在的─
事後為了傳播、教育的目的,出於將照片的拍攝過程系統化的必須性,讓攝者需要去對自己的照片做出條理分析─總不能只說我這樣拍是因為有Fu吧?─而去做的構圖分析,我認為是必須的。只要是符合事實並且正確不過份矯作(例如為了符合每個法則裡的點而去做變形與裁切),我們不能說這有錯
(我自己都這樣幹過當然不能說有錯XD)。
但錯就錯在,構圖理論的無限上綱與無限擴充。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