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消費之丘-2


取這個標題名稱,是因為我認知到我們每一個人─至少是有能力追逐消費主義的人─都不比沉默之丘裡創造一切異形的惡靈更善良,我們甚至邪惡多了!
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正在為惡,每個人也都因為擁有一些滿足公益慾望的小撇步而沾沾自喜。捐捐發票就夠了嗎?


我知道寫這樣的一篇文章,不會改變那些不關心環境、執意追逐享樂、生活被物欲充滿的人多少─他們也許正好也是從來不會靜下心來看一篇反思文章的人。

但無所謂!
鮭魚一次要產下數千顆卵,蒲公英一次要灑出成千上百的種子,才可能成功孕育幾個下一代。我撒下一些種子,並且提供一些具體的作法,希望這可以改變我們的、甚至是我們子孫的生活。

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AR4 WG1的報告中已經明確指出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的正相關,並且也提出警告,氣候變遷將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更通俗的說,氣候變遷將會製造連綿不絕的人間地獄,奪去無數生命,造成許多家庭的破碎。島嶼居民甚至在未來必須遷離他們的島。
這項警告在台灣的我們看來特別諷刺,遷去哪?釣魚台嗎?

一百年前倡議環境議題還能被稱為先驅者,這個時代討論環保則僅僅只是為了延命,而仍舊不屑一顧的悖論者,我只能對他們的勇氣致上敬意,如同對單挑惡龍的唐吉柯德。

所以,別再阿Q了,do somethings!

1.別再浪費能源。
當高耗能家電壽終正寢時,去採購最省電的。我家的飲水機壞了,然後我換了電熱水壺。
省電燈泡壞了以後,我換成LED。
我的電腦設定成5分鐘不使用關閉螢幕,15分鐘不使用進入休眠。
能用手機處理的我就不開電腦。
如果在有浴室的地方,我就不開冷氣,改成幾個小時去沖涼一次。
如果洗完頭,當天天氣乾燥又不冷的話,我盡可能擦乾頭髮而不用吹風機。

光是做這些,我的電費大約省了50%。
學會留意你使用掉的各種能源,學會留意電器的瓦數,一千瓦的電器使用一小時就是消耗一度電,非常簡單。然後盡可能減少使用高瓦數的電器,或用低瓦數的取代。

2.只買你真的必須要買的。

人常常被購物衝動沖昏頭,被廣告營造的情境拖進美好的生活想像中,彷彿買了這隻拖把,買了這個運動器材,生活就會變美好。

我買東西最基本的原則是:"想到三次才買"。

一年多前有陣子我牙齒不舒服,想買一台沖牙機,可是我又不確定它是不是真的能解決我的問題,所以我在記事本上寫上沖牙機,然後在旁邊畫了一槓。
半年前有次我替外地的家人做功課,選購了一台家人要的電動沖牙機,然後也實地試用過,發現對牙周的健康真的有幫助。於是我在記事本上的沖牙機畫上了第二槓。
直到最近我牙齒又疼了,我上網詳細的敘述我家的水壓狀況,然後賣家打包票我可以安裝,於是我買了一台非電動的,直接水龍頭的沖牙機。
這個決策歷經一年半,花了450元台幣,消耗了地球上做4隻噴頭、1條軟管的塑膠、以及若干製造轉接頭的金屬。
同時間我的記事本裡三槓以下的商品洋洋灑灑還有幾十項。這些都只是我的衝動,如果我買了,結局一定是用過幾次後就束之高閣,這種衝動購物的過程與結局每個人都非常熟悉,因為我們就是生在一個不斷被鼓勵衝動購物的時代。

如今我所有的購物都經過這樣的決策。這不是一個容易養成的習慣,但比起把痛苦建立在第三國家人民的罪惡感相比,我仍舊很努力的督促自己落實執行。

3.買是一個決定未來的行為。

一定要有這種認知。

我買東西會先到附近的二手商店找,找不到才買新的。
也優先考量本地生產、當季的東西,因為他們沒有跨國運輸的浪費,這包含吃的與用的。
不買礦泉水等高耗能的商品,我甚至不大買飲料。
一樣產品,我不在乎他有多少先進的功能,而最在乎他的品質與耐用有沒有好的口碑。

所有的東西都是轉化有限的資源而來,廠商不會主動告訴你這些。如果沒有消費者在意,就沒有任何產品會自發性的用ECO當標語。必須要我們先學會在意產品產生多少能耗,廠商才會去試圖減少能耗。

我也盡可能不向宰制市場的大集團消費。
要知道自由市場機制的前提是所有客觀條件都理性下才成立。
當大者獨大後,大財團會開始主宰市場,甚至主宰政治。美國孟山都、四大肉品聯合、通用汽車、韓國三星。
獨大後寡廉鮮恥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台灣當然也有。
我不知道當每個人都刻意不向壟斷的財團消費,而改買其他有信譽的牌子,這會給財團多少衝擊,但我相信如果沒有形成一種社會共識,不久後我們就將沒有選擇。

4.再買就好是最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拆開並修好過幾隻過保的手機,也自己修好過冰箱、眼鏡、相機、擴大機、耳機和數也數不清的,本來都會進垃圾桶的東西。

我能自己升級電腦、DIY一些會用到的小東西。我非常樂在其中。而修好這些東西的技能都是在這些物品的大限:被丟棄─之前。我抱著反正修壞了也沒損失的心態慢慢摸索出來的。

一個家庭裡如果能有一個這樣的角色,我想地球資源吃緊的情況會好轉很多。沒有也無所謂,我們盡可能的購買保固期長、耐用的產品也一樣。

能修,會修的就修。還能用卻用不到的,就贈送或轉售給需要的人。
我們必須對"丟棄"抱有基本的責任與罪惡感。因為它的確是一種罪惡。

5.我們什麼都不缺!

我們時常懷念過去美好的日子。我自己常常每到過年時節,就懷念起小時那種一群兄弟姊妹聚在一起瘋狂的熱鬧氣氛。

你可曾留意過是什麼奪走了這些美好日子?

正是我們汲汲營營終日追尋的物質生活。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智慧手機跟平板,沒有PC Game與第四台,沒有FB與Line,那到了過年,我們也只能像幾十年前一樣窩在一起打牌或放沖天炮。

我們其實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的"產品"。新世代的產品什麼功能都有,能帶來包羅萬象的體驗,就是不能為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我的老家,裡頭有用了50年的剪刀,40年的腳踏墊,30年的電風扇,60年的碗櫃。當我問爺爺奶奶,你們有沒有缺什麼時,他們數十年來都回答:"我們什麼都不缺!只缺你們常回來看我"。
我的爺爺以前總拿廢報紙練書法,把我沒用完的練習簿裁開當成便條紙。我奶奶會把菜熱了又熱,連著幾天餐桌都看見同一盤菜。
我相信這是許多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只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意會到這其實是最寶貴的生活實踐。我們走上錯誤的路,去學習美國人或日本人在奢侈的丟棄與無意義的購買中填補心靈的空虛...
這無異南轅北轍,因為正是過多的"產品"讓我們從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事物上分了心。

什麼都不缺是一種極致的灑脫與智慧。這表示任何花言巧語都不能改變我,讓我掏出錢來買我其實不需要的東西,好把我的生活變得比以前更糟
全球消費主義的巨大騙局,老人家一點也沒有上當。


消費緊縮會在未來蔚為風潮,因為我們就算不願意,其實也早已經走上不得不的境地了。
廠商會更絞盡腦汁的說服消費者掏出錢來,告訴你這個產品有多環保,多節能。
政府會不斷的欺騙人民,這只是過渡期,我們會重新過回以往的好日子
一些競爭力較低,或者在經濟全球化中節節敗退的國家,如台灣。都會慢慢走上聖經四騎士裡所預言的,一日所得僅足夠一日溫飽。
當然所有的商業行為,鼓勵消費,其實都與節節高漲的全球人口有關。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職位,這些職位造成了過度的產出,所以必須要有各種鼓勵消費的手段把這些產品銷售出去,這本來就是一個環環相扣難解的循環。而這個循環需要"浪費"來支持。直到地球的資源也告急了,第三世界人權的議題被揭發了,我們回頭一看,才發現這一切早已經失控。

其實寫下這些的最核心目的,是當消費緊縮的未來變成現在後,我們應該自覺自己其實沒有叫苦連天的權力。
我們曾經過的那些"好日子"會反撲,因為那本來就是錯誤的生活方式。
這就是這幾代人造的孽,如果我們從來沒有永智慧去分辨,去拒絕,那麼這本來就該由我們承擔。

最好的因應之道,就是改變過去的習慣與觀念,從現在就開始習慣簡樸的、真正的好日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